春运启幕 广西南宁机场面向东盟国家客运航线走俏******
中新网南宁1月7日电 (陈秋霞 杨家辉)1月7日,2023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当天,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简称南宁机场)旅客流量明显增加,机场秩序井然。
南宁机场服务营销部市场主管李彦扬介绍,春运期间,南宁机场航班起降架次预计将超过10000架次,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00万人次。出行高峰期预计为春节黄金周及元宵节前后。
李彦扬介绍,目前,南宁机场已恢复开通了至金边、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等5个东盟国家城市的国际客运航线,每周计划航班量达到12班。客流主要以入境旅客为主,入境航班平均客座率基本上维持在70%以上。
1月7日,旅客在广西南宁机场办理值机手续。 陈秋霞 摄随着国家出入境政策的调整,南宁机场在加密现飞国际客运航线航班的基础上,计划陆续恢复至河内、胡志明等东盟国家首都及重点经济城市航线,加快推动恢复南宁国际客运航线。
广西本土航空公司北部湾航空介绍,该公司计划春运期间恢复执行南宁往返新加坡国际航线,助力广西国际客运航班恢复,并增开多条南宁出港国内航线,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深圳航空南宁分公司介绍,相比2022年春运,深航今年增加了南宁=郑州、南宁=合肥、南宁=武汉、南宁=成都等航线的航班数量。部分航线春节前推出1.8-3折特价机票,其中南宁至深圳航班最低仅需300元,南宁至南京航班最低350元。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春运期间面临客流总量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新形势,对此,南宁机场统筹考虑春运特点的新变化,在春运期间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
南宁机场GTC已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旅客出行便利性,同时启用了“易安检”通道、B自助值机岛,旅客可在该值机岛自助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候机楼内增加了手机充电桌、口罩自助售卖机、自助寄件机、视频问询等便民设施。
1月7日,旅客在广西南宁机场办理值机手续。 陈秋霞 摄针对春运期间老年、儿童等特殊旅客增多的特点,南宁机场持续深化“七色花”服务品牌,持续做好重点群体服务,增开了无陪老年旅客爱心服务预约热线,旅客可拨打0771—96365咨询预约。
南宁机场自2023年1月8日0时起,取消旅客登机前、进入机场区域体温检测要求。取消旅客登机前手消毒要求,航空公司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南宁机场提醒,医用酒精不能随身携带也不能办理托运。目前多数免洗洗手液含有高浓度酒精(无水乙醇)。当酒精的体积百分比含量>70%时,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酒精的体积百分比含量≤70%时,不能随身携带,但可以托运,托运时应放置在零售包装内,每瓶不超过500mL。(完)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作者:崔琳 完善的市场体系可以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把生产和消费有机联系起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作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任务。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产需衔接的制度梗阻。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包含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和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国民经济的产需两端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能否有效开发市场需求、持续改善供给质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关系到国民经济循环的健康与畅通。当前,国民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仍存在堵点、断点,制约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性阻碍依然存在,垄断经营、准入限制、地方保护与行政壁垒等妨碍公平竞争的因素尚未消除。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一招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理顺地方竞争关系、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构筑起支撑市场高效运转的制度地基,以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要素商品和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标准与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体系,破除封闭小市场、地方小循环,打通制约供给质量提升与需求优化升级的制度梗阻,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应以实现产需高水平动态平衡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从供给侧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全方位激发内需活力,既应着眼于消除阻碍生产者科学决策、有效生产的制度性壁垒,提升供给效率与质量,又应着力降低交易成本,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满足并扩大市场需求,在供求两端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促进产需的高水平衔接。 现阶段,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产需有机衔接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政策要点。 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要素市场是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短板,突出表现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仍不完善,劳动力在城乡、区域和单位之间仍然存在流动障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待建立,科研主体与市场主体存在分割,要素数据的确权与收益规则尚未明确等。为此,应着力消除制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劳动力、土地、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使要素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锚定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快建设公平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必须首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市场、怎样建设市场这一关键问题,而公平统一、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客观基础。市场秩序公平有序的关键在于市场规则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可预期性,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标准制定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通过制度规则的“安全感”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潜在投资需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重构地方政府间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健康竞合关系,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各类规定与做法,提高市场准入效能,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三是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产需衔接效率与安全。物流体系是连接产需两端的生命线,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应有之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以布局合理、整体畅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为依托。在需求端,要优化现代商贸体系,完善高水平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满足差异性偏好的多样化商贸设施。在供给端,要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高度出发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区域、城乡、国际物流的快速联通,提高物流体系对产需两端的适配性,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崔琳)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